[書]Don Delillo《白噪音》(White Noise)     

作者Don Delillo

譯者:何致和

出版社:寶瓶文化

出版日期:20091202

 

首先,我要推一下本書的翻譯。

自從讀到翻譯的雷之後,對翻譯書籍一直有些微抗拒感;

不過,這本書的翻譯讓我滿滿意的,不知道是不是譯者本身也是文字創作者的關係。

 

名為「白噪音」,我雖然未能全然瞭解其代表的涵義;

卻感覺到作者將現今許多容易忽略的現象點出。

就對像主軸「死亡」及「對死亡的恐懼」一樣,作者並未明確地告訴我們應該以什麼態度面對這些現象;

而是以不同的可能去接觸這些問題,引發讀者更深層的思考。

 

媒體的亂象已經不是新聞,但是批判意識如此高漲真是好事嗎?

作者於文中將其與反抗父母和國家的行為做類比,

姑且不論相似度是否真有這麼高,我想出發點是很值得深思的,

還是張白紙時我們幾乎是聽什麼相信什麼、吸收什麼,這當然不全是好事;

但是難道懂的多了,就必須對自己面對的所有事都抱著高度警覺、等著批判嗎?

我們接收、接觸的目的不正是吸收、學習嗎?

謹慎的態度當然不能避免,但有時過度武裝與防衛,反而會錯失了真正需要花力氣的事物。

 

書裡描寫關於母親之情的部分很有趣,

作者不用主角的複雜家庭來詮釋這種母子間的奇妙關係,而是以希特勒和貓王的生平來刻畫這個這麼傳統、卻這麼可愛而唯美的母子連結;

在我暈倒受母親照顧的當晚讀到這些片段,格外動容且感同身受。

由於主角的家庭實在太複雜了,對於不善辨識人物的我而言要全盤接收有點吃力;但是我很喜歡丹妮絲那種人小鬼大的關心,知道自己的母親在服藥,就用盡一切方法想瞭解那種藥;

雖然文中她說話的態度總像是令人討厭的小大人,但對母親的關心這一塊倒是非常可愛。

 

辯論是本書另一亮點。

傑克和許多人的對話都很值得注意,他老婆芭蓓、兒子亨利奇、莫瑞、修女……,

甚至不包含傑克的對話,都有我不太著重的點被拿來放大討論;

雖然有些是覺得討論了也是白搭,比如「現在」的定義;

有些是在討論前的思考就知道問題出在哪裡,

但不管原因為何,把辯論過程化成書中的文字,似乎更能反覆玩味、思索,

也不像聽到刺耳聲音那樣討人厭了。

 

書中對宗教的詮釋應該是我第一次聽到。

聽起來不無道理,如果是真的卻有點可悲;

我認為宗教之所以有其存在的必要就是因為有人真心相信它,

因為相信、因為仰賴,所以才需要;

如果只是表面功夫,甚至是所謂犧牲奉獻之下的產物,

那也只是信徒和非信徒間的彼此欺騙在互相牽制才屹立不搖罷了。

 

病人控訴醫生在今日聽來一點也不稀奇,但病人的責任有多少人思考過呢?

當我們在抱怨著醫生對我們健康的責任時,是否也想過自己對健康也責任重大呢?

甚至,醫生是在我們無法靠自己時才利用專業知識技術幫助我們的人;

嚷嚷醫生沒找出病因、沒把自己治好的同時,

我們更該照顧好自己,無愧於自己也無愧於醫生;

畢竟,雙方的「專業精神」合作才有最佳的成效。

(所以我很乖地盡量在調自己的作息了)

 

剛開始看的時候,不覺得面對死亡是這本書的重要主題,

只覺得傑克和芭蓓討論的誰先死比較好的問題很平常,每次唱到或想到江蕙的〈家後〉這首歌時,自己也會默默思量著這個問題;

但隨著情節演進,「死亡」和「對死亡的恐懼」開始在篇章中佔著很重的分量;

尤其是在芭蓓揭漏了自己的問題之後,它幾乎成了整本書的主軸。

我很難想像隨時都懷抱著對死亡的恐懼、揮之不去的感覺,

而死亡,對我們而言究竟是剝奪了生命的完整,還是完整我們的生命呢?

那些對於殺人者做的詮釋,倒不完全是除罪化,卻添加了更多可以思考的可能;

或許他們真的只是那一瞬間的想法是如此,那種我不理解的腦神經元的緣故,

就像有些人會真的去自殺,即使惋惜我也從不說他們傻;

或許他們是太害怕死亡,所以藉由讓他人死亡來完全自己,

誰不怕死?我們或許能這麼反問,但那大概就像我無法理解有人的恐懼像芭蓓那樣持續不間斷類似吧。

 

讓我意外的是,作者質疑了死亡是否真讓人感受到生命的寶貴;

我本來以為這是理所當然的,卻在作者提問後思考了一下,

會不會有人因為終究會死或知道自己何時會死而放棄掙扎?

因為知道終將失去而沒有珍惜與把握的動力?

或是向歐瑞斯特‧麥卡托那樣,為了在自己拿手的領域中成為頂尖,即使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?

雖然最後咬了他的不是毒蛇,不過作者安排這個不怕死的年輕人被咬是否有特別用意。

 

人將死的時候,又是跟誰道別比較難呢?

這個問題對我而言有點難,形式上的道別是和別人道別比較容易的吧,

怎麼樣才真正算是和自己道別?

如果除惡習已是向過去的自己道別,我們又如何以未來的自己向現在的自己告別呢?

 

傑克看起來一直是個理性而溫和的父親,最後為什麼選擇刺殺明克?

如果作者的安排是他因為明克沒有給他吃戴樂解除恐懼的機會,我或許能理解;

但情況看來卻又並非如此。

傑克腦中反覆出現的,明克和芭蓓在旅館房間中的性交易畫面,是否說明傑克愛芭蓓愛得深?這樣的愛在篇章中佔了什麼重要的地位嗎?

本來已經打算製造明克自殺場景的他,最後又為什麼選擇救他?

除了拖他去醫院外,甚至幫他人工呼吸,還強調那樣親密的救援方法的尊貴;

是否意味著明克的作為讓他覺得自己的地位被貶低了?

雖然他最後還是沒能殺了明克,他拿到捅他對我而言仍是很大的衝擊,

一直無法全然接受這個安排。

 

故事的最後對「死」這個大重點感覺很輕描淡寫,其實我也不能完全瞭解;

不過我想作者是在一連串強烈的描述後,仍想留空間給讀者;

至少,到故事末,那麼畏懼死亡的芭蓓和覺得自己被宣判死亡的傑克都好好地活著。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史黛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