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Aug 30 Fri 2019 12:38
[教育]無法幫孩子創造快樂的美語/英文環境?買英文教材就有英文奇才?(0~3歲嬰幼兒)
- Aug 17 Sat 2019 23:10
[書]Wednesday Martin《性、謊言、鉑金包(Untrue)》
超有趣的一本書。
常聽男人說「我犯了全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。」嗎?為什麼男人外遇頻率似乎遠高於女人?難道男人對性的需求就是比女人高嗎?
作者透過許多研究和訪談,探討女人的慾望歷史和科學,從動物的性行為到人類的性活動都有很多描述和剖析。(我看完迫不及待跟朋友分享母猴的性愛和女性習慣外遇的族群)
更好玩的是作者因為做相關研究被很多人指責是蕩婦,但書中看出她其實還是滿保守的;雖然想了解女性外遇,已婚的她卻不太敢有太多冒險的行動(又或者她只是不寫在書裡 :p)。
女人看了會發現原來自己的想法沒有那麼特別,其實很多女性想的跟妳一樣。
- Aug 16 Fri 2019 14:44
[理財]查理蒙格的投資原則檢查清單(Charlie Munger's 10 Rules for InvestmentSuccess)
投資原則檢查清單:每個原則都必須被視為整個複雜投資分析過程的一部份
- 風險:所有投資評估都應該從風險(尤其是商譽風險)評估開始
- 估算適當的安全邊際(margin of safety)
- 避免和道德有問題的人交易
- 堅持為可見的風險要求合理的補償
- 永遠記住通貨膨脹和利率的風險
- 避免犯下大錯;避免資金持續虧損
- 獨立:「唯有在童話中,國王才會被告知自己沒有穿衣服」
- 客觀和理性的態度需要獨立思考能力
- 記住,你的對錯,並不取決於別人同意或反對─唯一重要的是你的分析和判斷是否正確
- 隨波逐流只會讓你往平均值靠近(只能獲得中等的業績)
- 準備:「唯一的獲勝的方法是工作、工作、工作,並希望擁有一點洞見。」
- 透過廣泛閱讀把自己培養成終生自學者;培養好奇心,努力使自己每天更聰明一點點
- 比求勝的意願更重要的是做好準備的意願
- 熟練掌握各大學科的思維模型
- 如果想變聰明,你必須不停追問「為什麼、為什麼、為什麼」
- 謙虛:承認自己的無知是智慧的開端
- 只在自己明確界定的能力圈內行事
- 辨識和查核否定性證據
- 抗拒追求「虛偽的精確」和「錯誤的確定」的慾望
- 最重要的是,別愚弄自己,而且要記住,你是最容易被自己愚弄的人
- 嚴格分析:運用科學方法和有效的檢查清單,能把錯誤和疏忽減到最少
- 區分價值/價格、進展/行動、財富/規模的不同
- 記住淺顯的,勝於掌握深奧的
- 做一個商業分析家,而不是市場、經濟學或證券分析師
- 考慮總體的風險和效益,永遠關注第二層或更高層次的潛在影響
- 要往前想也要往後想;反過來想,總是反過來想
- 配置:正確配置資金是投資人最重要的工作
- 記住,最佳用途總是從次佳用途比較出來的(機會成本)
- 好點子得來不易:當時機對你有利時,要狠狠下注
- 別「愛上」投資項目;要視情況而定,伺機而動
- 耐心:克制天生好動的傾向
- 複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蹟(愛因斯坦),不到必要的時候,別去打斷它
- 避免多餘的交易稅和摩擦成本,永遠別為了行動而行動
- 幸運降臨的時候保持頭腦清醒
- 享受結果,也要享受過程,因為你活在過程當中
- 決心:當合適的時機出現,要果斷採取行動
- 在別人貪婪時恐懼,在別人恐懼時貪婪
- 機會不會常來敲門,所以當機會來臨時,要抓住它
- 機會只眷顧有準備的人:投資就是這樣的遊戲
- 改變:適應變化並接受不可避免的複雜性
- 認清並適應你所處的世界的本質,別指望世界來適應你
- 不斷挑戰和主動修正「最愛的觀念」
- 正視現實,即使你並不喜歡;尤其是在你不喜歡現實的時候
- 專注:別把事情搞複雜,記住你原來要做的事
- 記住,聲譽和誠信是最有價值的資產,而且可能在瞬間化為烏有
- 避免妄自尊大和生出厭倦無聊的情緒
- 不要見樹不見林
- 務必排除不必要的資訊干擾
- 面對大問題,別當鴕鳥
- Jul 21 Sun 2019 23:00
[電影]洗掉下流的味道,人會不會變善良?—《寄生上流》
- Jul 20 Sat 2019 23:00
[電影]人生該追求快樂還是意義?—《獅子王》電影版

統治者/父母的權力與恐懼
關於這些事,父母提早教給孩子
- Jun 17 Mon 2019 18:00
[理財]長壽風險:退休理財靠保險有什麼好處?退休金帳戶四關鍵
我一直相信沒有一種「絕對最好」的理財方式。
深諳金融理財的人都對「高報酬,高風險」和「資產配置(風險分散)」這兩個概念不陌生。大家都希望自己的錢能快速長大,但在「快」和「安全」間需要取捨;不是只選擇「報酬高」或選擇「風險低」,而是在能承受的風險範圍內,做適當的資產配置。資產配置的方式可能跟個性、財力、人生階段等因素相關。
為什麼我需要準備退休金?
退休金是一塊很特別的配置,很重要,但也很容易被忽視或擱置。
你是否曾有這些想法:
「退休還久,不需要急著準備?」
- Jun 13 Thu 2019 23:07
[書]SimonSinek《找到為什麼(Find Your Why)》
簡單易讀,以介紹「找到為什麼」的行動方針為全書主軸。
作者Simon Sinek於Ted演說<偉大的領袖如何鼓勵行為>中提出「黃金圈」概念,「為什麼」在黃金圈中扮演了核心角色,所以他進一步撰寫本書協助大家尋找自己的「為什麼」。
找到「為什麼」有點像是找到人生的關鍵事件、關鍵感受和關鍵字詞,進而找出最能驅動內在動力的關鍵元素,為個人或團體的計畫和行動加溫。
偉大的領袖如何鼓勵行為
- Jun 08 Sat 2019 23:01
[書]Michelle Obama《成為這樣的我(Becoming)》
很厚,卻又讓我甘之如飴看完的一本書。
蜜雪兒的自傳讓我更了解她、她的原生家庭、黑人(和黑人女性)、歐巴馬以及美國總統這個身份。
我們都是家庭的產物,從家庭教育開始,就讓我對蜜雪兒的成長很有興趣。媽媽不隨孩子情緒起舞;同樣是黑人家庭,爸爸不將現實包裹糖衣的教育也讓我想到Sex Education裡Eric的爸爸。
身為黑人,自己是不是不夠好?是不是僅在象牙塔裡面,想證明自己?
看到歐巴馬對於自己想要什麼這麼明確,更覺得自己迷惘。
- Jun 03 Mon 2019 22:58
[書]Rhiannon Navin《被遺忘的孩子(Only Child)》
很美的一本書,無論是不是杜撰的,都值得一讀。雖然是青少年文學,但是非常推薦家長們閱讀。
故事背景是美國學校發生槍擊案,主角的哥哥成了受害者,他的死亡帶給整個家庭極大的考驗,包括大人與小孩。故事設定讓我想到《我們與惡的距離》。
我們該如何面對失去親人的事實?我們該如何面對和事件相關的人?家長該如何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?
作者用孩子的口吻,帶著青少年的色彩,寫出一個值得所有人思考、體會的故事。
📚博客來找我
- May 31 Fri 2019 22:49
[書]熊仁謙《別讓世界的單薄奪去你生命的厚度》
我應該不會再買這個作者的相關著作。
其實作者很多基礎理念跟我是類似的,也因此我不知道書中那些「大部分的人」原先立場的假設是從何而來,有種看了與我無關的前言之後,再看我本來就覺得是這樣的立論(但是多了點印度佛學作來源)。
作者在書中不斷將現代人很多的「問題」歸咎於資本主義和消費主義,而我仿佛住在另外一個世界,因為這並不是我社交圈的常態。
好不容易看到我認同的部分,是社會重視主流價值觀,那些非主流、「失敗」的人該如何面對?我卻覺得我沒有找到答案,就算在觀念上有所斬獲,我認為很難從書中找到真正能影響「現實」的方法。畢竟人不是只有靈魂,還有軀體啊。
當然書中也有我認為滿有收穫的部分,例如作者用印度佛學的觀點解釋失敗和死亡,以及恐懼,是我比較沒有想過的面向,倒是讀起來滿有趣也值得思考的功課。